您现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中国科学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应体现“发展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

近期,随着岁末年终的到来,高校教师又要面临年终考核评价。最近有许多教师自嘲,与可以数篇数、数经费的论文型和项目型教师相比,教学型教师可能最终教了个“寂寞”。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


何谓“发展性评价”


年底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一环,集中体现了教师一年的工作和成效。一般而言,高校教师的年底考核报告字数要求控制在800字以内,再分组或分专业评定等级。从工作时间分配和成果来看,目前教师可分为论文型、教学型和项目型三类。近年来,为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变革,国家多部委密集发文。特别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以下简称发展性评价)机制变革。现在,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通常涉及三种职业活动——教学、科研和服务(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鉴于绩效评价的主导逻辑日益增强,以及高校间的竞争压力加剧,政府和高校往往致力于提高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对收入和声望的追求也促使教师将更多时间用于科研。

正如美国学者贝斯所言,“必须承认存在着一种非常现实的需要,即所有教师都应该平等地接受教学、科研和服务的三重权利,由于这三个部分提供不同的奖励,因此每位教师的合同应考虑到该成员的优势和诉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性是必然基于差异化、分类评价机制而言的。

发展性评价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但改进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具体指向,并且这个指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教师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及其阶段性目标的不断确立而发生动态变化。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能体现发展性?就是在评价理念、内容、指标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实现了根本转变,超越传统的单一化、静态化的评价观,以动态指标、动态效果以及考核评价的实效性等机制设计,不断深化对教师考核评价“评什么”“怎么评”“评价反馈”等根本性问题的认识。首先,在评价理念上,应坚持将发展性思想贯穿于教师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坚持实效性考核与潜在性跟踪相配合,使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由“指挥棒”升级为“助跑器”,将考核评价从低层次的“为稻粱谋”提升到“为学科谋”“为社会谋”的高层次。其次,在评价内容上,有必要根据不同学校层次、年龄阶段、职称类别、岗位类型教师的发展诉求、身心状况、工作侧重点,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承担差异化的任务与工作,相应的评价内容亦有所区分。再次,在评价指标上,发展性评价机制是在指标框架下,利用各类数据试测并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利用各级各类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多种动态数据信息、相关环境数据信息反映新问题、新变化,需要常态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相融合。最后,在评价结果上,运用发展性评价结果,构建高校与教师之间共享教师发展数据信息、共担职责、共促发展的新型契约关系,并通过及时的评价、分析、预测和信息服务合理调整相关政策,设计新的政策举措。


发展性评价代表未来趋势


发展性评价机制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整个高校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而非某个或某部分在考核评价中受益的个体。也就是说,该评价机制变革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是其是否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与赞同,是否能让教师秉持从容淡定的心态潜心工作,而不是在制度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考核评价不但没有提高个体积极性,甚至为其带来了更多困扰与压力,则必须对评价机制进行反思。

从实践操作看,教师考核评价主要可分为奖惩性和发展性两种模式。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这两类评价模式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惩性考核评价既提高了考核评价管理的效率,又能依据客观结果对教师作出非升即走、非升即转、非升即降等岗位变动,以及学术资源多寡等奖惩决定,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通行做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性考核评价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更加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能实现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代表着考核评价机制变革的未来趋势。目前,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纷纷进行发展性评价机制变革,在个性化评价管理、教学质量提升、反思性评价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事实上,两种考核评价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但会随着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兴起,以及高等教育矛盾转移而发生主次关系变化。尽管奖惩性考核评价模式在理论上可解决某些发展性问题,但经过层层简化或替换后的现行考核评价机制,实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制度设计。同质化、形式化的考核评价和简单、直接的结果责任追究,使教师陷入必须不断发论文、写专著、报项目、拉横向的“学术怪圈”中。尤其是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奖,也没受罚,成为“无底洞”式的工种。

此外,在构思发展性评价机制设计时,还应考虑新机制变革研究与实践所呈现的问题——对在评价标准细化的过程中体现差异化的关注不足、尚未涉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和系统应用设计架构、发展性评价与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调整结合度过低、对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贡献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均需要在相关探索和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多路径促进发展性评价机制变革


发展性评价机制变革是一项涉及主体多、内容广、论域宽泛的系统工程。其中,开发发展性评价机制是基础,构建分类评价体系是核心,搭建评价反馈机制是重点。

作为基础工程,对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开发主要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四个方面,其中涉及考核评价技术、分类评价指标数据分析机制研究,以及高校教师动态数据信息、相关环境数据信息汇集的及时可靠保障机制研究。这些都是通过系统平台实现的,因此需要同步开发系统应用平台,并同步研究开发基于大数据平台和社会调查的数据库系统、自主数据信息更新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等。

在构建分类评价体系的工作中,首先要完善教师考核分类评价标准,结合高校类型、职称等级、研究类别、学科属性、职业生涯阶段等关键指标,建立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实效性与潜在性相融合、奖惩性与发展性相配合的动态评价标准,鼓励每位教师追求卓越。其次,要促进教师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具体包括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注重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实施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评价,采用基于大数据的多维评价方法等措施。最后,要有健全考核评价的配套制度等措施,既要优化教师考核评价管理结构,切实发挥评价管理支撑服务作用,也要明确界定考核评价管理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团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搭建评价反馈机制的工作中,要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应用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相结合的评价反馈机制,既能促进评价结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和及时公开反馈,又要为提升政府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服务,可基于对相关机制的应用,促进建立政府、教育研究机构、技术开发及运行维持专业机构、学校联动合作的保障机制,研究形成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各高校之间的新型发展关系。


文 |张曦琳(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聘副教授)

稿源:中国科学报


QQ在线答疑: 2415223926(工作日8:30-16:40)
全国服务热线:0791-83652506
对外合作手机:18779111118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版权所有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